墨卷波涛 笔缩云烟
唐先德山水画赏析
李忠耀
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,最能体现画家的功力。黄宾虹说:“善画者筑基于笔,建勋于墨。墨以笔为筋骨,笔以墨为精神。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艺术特征。从南齐谢赫提出“骨法用笔”,到明代董其昌所说“笔墨精妙方能为山水传神”,到清王原祁在《西窗漫笔》所肯定的“世人论画以笔墨”。中国画的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都是围绕笔墨而展开的。缺少笔墨的深刻锤炼,就不可能进入中国画的高妙境界。 与西方风景画不同,中国山水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对真实形色的再现,而是以笔墨概括物象来创造意境。讲究以形媚道、澄怀味象,画家的主观意趣、生命情景、文化心理、审美理想,都在笔墨的构成中得到集中的体现。所以,山水画的笔墨反映的是一种主客观同构的关系。千变万化的笔墨都是画家学养和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然流露。意为笔之体,笔为意之用,笔墨之道,最终指向画面所呈现的画家的修养、气质和境界。
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画师的唐先德先生,生于四川省营山县。196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,后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。师从李可染、叶浅予、黄润华等人。擅长山水,兼攻花鸟、人物,数十年来,潜心对传统山水画的临摹与研究。对深邃繁密的王蒙,朴质浑厚的沈周,雄浑苍郁的龚贤等人的笔墨都作过认真的研习。他说:“绘画之诀,在于一笔。”所谓“一笔”,既指绘画的一点一线、一勾一皴,也指中国画的传统技——笔墨。笔出而墨随,笔以墨为血肉,墨以笔为筋骨。笔苍墨润,则气韵生动。观唐先德的山水画作品,无不笔精墨妙。一点一线处处细心思量,落笔皆有章法,在采用宋元细笔皴擦的同时又不失雄浑苍辣。徜徉其间,可见满纸烟云,乱石危崖,山涧清泉,行云流水,使人顿觉心旷神怡,满身的尘嚣荡然而去。
峡江行
通览唐先德的《峡江行》,奥境奇辟,画面宏浑。群峰耸削,突兀奇绝。一山矗立于画面中央,壁立千仞。山间烟岚缭绕,草木葳蕤。峡江一线,几艘轮船逆流而上,使画面显得悠远浩渺,耐人寻味。笔墨苍劲老辣,以粗笔勾勒轮廓,分出山石的结构,再加密笔短皴,表现出岩石的张力和山体的华滋浑厚。
千峰竞秀
《千峰竞秀》具有撼人的气魄和云水流动的生机。笔致放逸,气势豪放。郁茂而不迫塞,雄浑而不奇辟。峰峦浑厚,石壁高耸。远山连绵恣肆,云烟渺渺。
峡江秋韵
《峡江秋韵》采用平远构图,气势磅礴,壮阔博大。奇峰俊壑,峭石峥嵘,远山群峰浑然一体,波澜壮阔,群山之间云雾缭绕,苍茫无际。一轮朝阳在东方乳白色的云翳间喷薄而出,云霞卷舒。苍莽的岩壁上秋树斓斑,霜叶若醉。霞辉晕染山川,像宿酲初醒的人脸,将人倏然引入一个明丽润泽生机盎然的画境之中。画面虽峰峦叠出,沟壑纵横,却山体呼应,浑然一体。笔法刚健,用色与墨相和,既不掩墨光,又不遮笔法。把色彩的绚丽与水墨的清新融为一体,使画面既蕴含着传统艺术的神韵又散发着现代审美的灵性。
一帆风顺
《一帆风顺》是唐先德山水画中不多见的一幅小品。淋漓的笔墨描绘出雄奇苍茫、混沌迷蒙的山峰,一叶扁舟置于左下角。色墨的交融中可见水波盈盈。远山叆叇,缥缈空灵。在虚与实,动与静的对比中,让人感到一片苍茫的幽静。画家把写生中的写实描绘转变为抒情性的写意表现。朦胧抽象之中,层次更丰富,笔墨更精炼,境界更幽远,内涵更博大。水墨的浓淡,放逸的笔致,都有助于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。
几十年来,唐先德手不停笔,心不停思。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,饱游饫看,画稿盈箱。胸中有丘壑,落笔自成峰。借笔的力道,将山水自然风景的雄浑磅礴和自我的恢弘高远融入画中。所画山水,势壮雄强,格调高雅,富有时代气息。其作品在《人民教育》、《中国书画报》等数十家报刊物发表,并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画展并获奖,《雪霁》、《圣山》等多幅作品被北京艺术博物馆及国内外鉴赏家收藏。
|